郭子光

  人物小传

郭子光郭子光

  

1932年12月,生于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

  

1947年-1951年,亲仁中学肄业后读私塾1年,后师从舅父廖济安习医3年。

  

1952年-1955年,悬壶乡里,后任县城关医院主任。1953年,西南军员会卫生部中医学校专修班1年。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

  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内科、伤寒、各家学说、养生康复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社会任职

郭子光郭子光

  

郭子光,字茂南,1932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带徒第三批导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川省首批确定的学术带头人,国内外的伤寒和各家学说专家、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首届“国医大师”获得者之一。

  曾任《学报》常任编辑、各家学研室主任,兼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养生文化研究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组、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评审委员、成都军区总医院学术顾问等职。

   人物逝世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医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郭子光,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5月17日21时04分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3岁。

   擅长领域

  郭老医风朴实,在临床上以“病证结合”的思维方式为诊疗特点,擅长内科诸病,尤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拥有丰富的经验。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形成独具风格的临术思与方药运用而卓然自立。所总结的“八个临证治疗步骤”,即为其临术医学思想的代表,已编入《名医名术精华》(重庆出版社,1992)。汇集多年经验写成《伤寒论专题材料》和《中医内科专题材料》,供研究生学习和运用。

   思想理论

  郭老认为现阶段中医学的各个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处于孕育理论突破和思想出的非常时期,运用各种新观点、新方法研究中医,正是在思维能力上富有力度的健全标志。因此,在理论探讨、文献整理与实践研究方面,能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发挥颇多。《肺结核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提出具有普遍性的“三因鼎立”之说,而形成下述发病公式:原因十诱因十素因致疾病,是对中医发病学的发挥。《伤寒论汤证新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提出“病理层次”之说,阐述伤寒六经证治规律,从一个侧面发挥了仲景学理。《中医康复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在全国率先开拓中医康复学术领域。主编《日本汉言医学精华》(四川科学技术出版杜,1990),是介绍日本汉方医学特点的专著,体现科学无国界,能容则大的思想。主编《中医奇证新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集古今奇证治验之大成,加按阐明机理。

   人物事迹

郭子光郭子光

  他精研伤寒,创新理论学说,力倡“病证结合”,一生中医,醉心治学。

  他是位传统老中医,6岁随父汤头歌诀,至今信手拈来、倒背如流。

  

他是位现代老中医,77岁熟练使用QQ、短信、网络视频,充满生活乐趣、阳光气息。

  

大浪淘沙,中医历史上的河间、易水、丹溪、温补等学派,其理法方药已融会到临床各科不复存在。伤寒和温病学派也成为当今两大中医学派,郭子光当属伤寒达人。

  郭子光学问广博,除在伤寒方面卓有成绩、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以外,还率先开掘中医康复学科领域、提出创立“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框架,指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治疗慢性病的8个步骤。

   学术广博精深

  日本伤寒界,郭子光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源于他的一篇论文和一次公开辩论。

  

在很多场合,郭子光都说过这样的话:“学术上广博而不精深者,有之;精深而不广博者,未之闻也。”他认为一名有作为的中医知识面决不能窄,中医学术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这一思想深受总理的影响,当年和周总理见面的每个细节,令他铭记一生。

  

1972年,他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有成,和其他17名专家一起受到的。周总理说:“病毒是怎么产生的,西医也说不清楚。但是中医把一切都归脾胃,也太笼统,中医、西医都要发展。”接着,了一段长长的<黄帝内经>原文,郭子光为其学识渊博和人格魅力折服。自此,他把总理作为偶像,把广博精深和谦逊作为座右铭。

  

郭子光在学术上影响较大的著作,如《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中医各家学说》等,都是在广泛阅读和精深思考后编著而成。广博使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精深使他的理论探索富有创意。他在《伤寒论汤证新编》一书中,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是现代研究伤寒频有影响的新说。该书出版时,海峡两岸还处于阻隔阶段,但一家书店将其多次出版,作为中国医药学院的教材。

  

在郭子光的学术道上,有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那是1979年<中医>首页上发表的《伤寒论证治规律的探讨》,共7页,当时他还是一名助教。“这篇文章为我打开局面,开始小有名气了。”重视仲景学说的日本,特意派人到成都考察郭子光的学问,邀请他去日本,之后、韩国纷纷请他去海外出诊、定居。

  上世纪十年代,是郭子光学术的鼎盛时期,他集中发表大量论文,受邀在国内外四处。1986年,郭子光应日本东洋医学会邀请,作“小柴胡汤证治”特别,结束后与藤平健、小川新等日本古方派著名学者进行了一场辩论,郭子光以睿智而富有力的发言征服了日方学者,并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本土中医的“可望不可及”之处,使其大为折服。

  他先后4次去日本,每年组织中日临床交流活动,郭子光的名字在日本伤寒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各家学研室主任刘渊说,几年前在日本学习期间,但凡提到郭子光的名字,日本学者无不肃然起敬,谦恭之态令他大为惊讶。

  郭子光在伤寒研究方面的xxx成就,是提出“病理反应层次”是六经方证的实质,他提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新体系,把仲景学说的发展推向新阶段。他认为六经病就是六个大的病理层次失调的反应。伤寒六经方证,是仲景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找调节人体反应状态的确定性,而总结出来的针对不同的病理反应层次进行调节的治疗体系。

  他在临床上力主“病证结合”诊疗,归纳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指出每种形式的特点、优点和适应范围,包括分型论治、分期论治、方证治、以基础方加减论治四个方面,这样既重视整体调治,也重视局部的病理损伤,促进中医对许多疾病的病机与证候的认识更深入更具体。

  他开掘中医康复学术领域,提出“现代中医康复医学”基本框架。以前中医古籍有关中医康复的内容散见于各科著述中,郭子光把零零碎碎的经验、认识,提高到学科体系的高度,进行系统化整理、研究。他对康复理论与方法的原理与具体运用作了具体阐述。驳斥了“中医无康复”之说,不同意把康复与养生混为一谈,认为只有把治疗措施提到康复意义的高度来要求,才能充分开掘中医学的潜在内涵。

  此外,郭子光在诸多领域有所创新。比如提出“攻邪已病”治癌症的学术思想,肝主疏泄治血液病,比如在<肺结核病>一书中提出“三因鼎立”学说,形成发病公式:原因+诱因+素因→疾病,被认为是对中医病因发病学的创新。

   临床善治奇症

  “给病人医好了病,心中是个享受。这种幸福感,比得到很多钱还满足。”

  如果有来生,郭子光说自己还会选择做医生。对他而言,治愈病人的幸福感,比得到很多钱还满足,他常说,“病人一高兴,我也感到高兴。”他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对冠心病心绞痛、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肾炎蛋白尿、某些癌症等疑难病症疗效卓著,在病人和同行中声望很高。

  每周他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名医堂、老中医门诊部坐诊4次。由于患者过多,必须当日挂号,早晨8点开号,不到3分钟25个号就被一抢而空。不想让病人白跑一趟,再加五六个号已成了惯例。

  他印象最深的病例是上世纪70年代治愈的xxx例q病人。当时郭子光在城关医院主管病房,来了位7岁的小病人,体温41℃,抽风不止。当务之急是赶快让病人醒来,给病人服用了安宫牛黄丸,但还需要麝香和竹沥水,药房里没有。幸好有位少数民族的生,把身边带着的好麝香捐献出来。随后郭子光让人砍断几根竹子,用火烧,流出大杯大杯的竹沥水,再把麝香兑进去。4小时后娃娃的体温下降,很快苏醒。过几天小病人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孩子的爸爸捧着特大的写着“伟大的中医药”的锦旗一起来道谢。

  

1998年,一位43岁的公司经理腹内肠鸣,从沥沥有声到整天无休止地“咕咚”响,四处医治无效。来就诊时,一米开外“咕咚、咕咚”的肠鸣声清晰可闻。郭子光诊其为“肝之疏泄太过,内动肝风,扰动肠系,肝失藏血挟瘀滞。”遂投从肝治之,肠鸣即消,不再复发。

  前不久,有一位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60多岁女病人,郭子光认为她属于肾精亏虚,给病人开了鹿茸、人参等药,3个月后,病人恢复得很快,血小板上升,腿和耳朵的症状改善很快,全家人送来一大包礼物表示感谢。郭子光说:“请你一定成全我,保持我的医名。”从医将近60年,他无数次了患者的红包和礼物。每有贫苦的病人,他反倒送钱给他们买药。

  经过多年探索,郭子光总结出自己临床治疗的8个步骤要领:凡有外感先治感,气机不疏先治郁,运化失司先理脾,平调治原病,整体局部善处理,无证可辨亦须辨,治标药物逐步减,西医诊断作参考。徒弟们按照这个步骤操作,少有疏漏。

   成才酬勤

  没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没有耀眼的家世、过人的天分。就凭着勤奋和,郭子光为众多中医学子树立一个成功的范式。

  在巴蜀地区,郭子光有“多产作家”的美誉,发表医学论文13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11种。然而可贵的是,无论出名前后,他的文章“从不假人手”,决不挂名。200多万字的《现代中医治疗学》,是郭子光在70多岁的年龄,逐字逐句亲改、补充完成的。一个人能有这么多精力吗?郭子光笑答:“人的一生是很长的。”

  郭子光的身上,可以发现成就来自于聪慧和热爱,但更重要的还是勤奋。他把中学老师的临别赠言“为学如逆水行舟,不可一篙放缓”作为一生的信条。早在成都中医学院读书期间,郭子光就开始在学术上发表文章,xxx篇文章就做了个大题目——《中医长寿学术之探讨》,“这个文章,今天读起来还很新鲜。”

  从医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一个习惯:白天应诊,晚上一定要翻阅中医书籍,弄清当日所见疑难,对典型病案必作详细记录,有所发现就动笔记述,日积月累,发表大量论著。以至于现在,他的徒弟有时会苦恼无题目可写,因为该总结的,老师早已亲自写完了。

  勤记卡片是郭子光的治学秘诀,上万张卡片在他家中的书柜,按类别整齐存放着。多年来,读书中每遇到有的内容,他就摘录下来制成卡片,这为他编写大量著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他常对学生讲:“请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只有摘录下来的东西才可靠。”

  郭子光是个爱琢磨的人。小时候,他常常躺在地上望着天:天有边没有?有边的话,天外面又是什么?物质是怎么来的?最源头是什么?长大后学习中医,他对<伤寒论>深感好奇。一本书不过2万多字,总结了那么多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有上百位历代注家研究它,其中的奥妙到底在哪里?探索的兴趣引领他有所发现,《伤寒论》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仲景采取“寓理于事,因事”的总结方法有关。

  他常说中医的学习要从培养兴趣开始,应从小普及中医文化。中医这条,对郭子光来说,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他的父亲是当地名医,印象中,当时自家医馆里,常用药物如柴胡、银花等每日要用上一大箩,不少危重病人在父亲的调治下常应手而愈。幼年父亲即开始教以《伤寒歌括》、《温病百言》、《医学三字经》等书。郭子光7岁时,父亲积劳成疾,不幸早逝,但他小小心灵早已立下的岐黄之志,更加坚定不移。

  随后他师从舅父廖济安习医。舅父也是郭子光父亲的徒弟,擅长经方,治“暴证”尤过其师。他精心培养外甥,先让他专门攻读私塾,学习《论语》《中庸》《诗经》一年有余,然后开始教医。跟舅父临床习医的3年,是郭子光进步xxx的3年。出师后,19岁的他在镇上开诊,很快小有名气。

  为谋求深造,1956年郭子光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四年后因成绩优异而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在这里,他开始了奋斗终身的事业,并收获了爱情。爱人冯显逊也是该校的妇科专家,俩人兴趣相投,白天遇到的疑难杂症,晚上回家再相互探讨,总有说不完的话。

   育人爱徒如子

  郭子光子女没有继承中医,他深以为憾,于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郭子光强调学生背经典是出了名的。他说,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中医的宝贵经验,多背一个处方就是多掌握一个看病的手段。采访中,他能随口背出很多大段的中医经典。他的方法是从头到尾连着读十遍。“再长的古文,读一遍拿个纸条揉一个纸团,攒成十个纸团就都记住了。”

  一次,一位研究生跟着郭子光坐诊。查看病情后,郭子光说出<内经>上的一句话,结果这位研究生写不出来。“这怎么能行呢?”研究生遭到郭子光的。

  他对学生的要求一向严格,必须能讲、能医、能写。曾有位学生是福建一所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当时字写得不够好,郭子光就要求他一天练一篇毛笔字。他果真照着做,“教研室的都让他写完了,”字也有了很大提高。

  郭子光讲课属于“睿智型”,语言风趣、清新,学生们评价“听郭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在讲课中注意使用新词汇,常其他老师,“须知庸俗的或习惯的口语容易冲淡严肃的学术氛围,而单调、重复的语言,则易使人神情而困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杨俐说,“郭老了解很多现代词汇,比如暗物质、黑箱理论。”

  

子女没能继承父业,郭子光深以为憾,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们走在上,他是一定要互相牵着手的。虽然课堂偶尔要学生,但他对学生们关爱有加。有次晨练看到一位贫困女生靠给同学送牛奶赚1毛钱,他联系到该班班主任,匿名向年级10名贫困学生每人提供500元钱,在信封上写道: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艰苦奋斗的人——赠给中医“明日之星”。一次,郭子光在学校校报上看到一位学生写自己父亲的艰辛,颇为。随后找到校报编辑,让他转交200元钱给这位作者。

  

郭子光的生活丰富多彩,性情开朗。闲时喜欢和老伴一起书法、欣赏京剧,两人还爱读武侠小说,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前不久他还做红娘,帮女白领相亲,陪着见面。郭子光从不现代通讯工具,乐于学习,他可以自己上网用QQ聊天,利用网络视频给患者诊病,熟练地收发手机短信,来电铃声竟是周杰伦的“千里之外”。

  他是充满爱心的,是勤奋和智慧的,他为所有的中医院校学子提供一种勤学奋进的成功范式。77岁的郭子光精力充沛,满怀憧憬,他说中医未来会更好,会有更多的大师。

郭子光

相关推荐

强生肛肠医院

  株洲市强生肛肠医院位于美丽的东湖湖畔,交通便利,幽雅,套设施齐全。医院以2002年度全美最佳声誉公司美国强生公司以及美国梅约医学中心为学习标杆,开展了包括PPH、HCPT等各项手术业务,并引进了扩肛康复治疗仪、肛肠熏洗仪、痔腺康治疗仪、结肠镜等国内外先进的多项高端专业治疗检查设备。  医院地址:  株洲市荷塘区合泰大街63号(合泰加油站旁)乘41、16到... (继续浏览)

九洲医院

  医院荣誉  1991年获得中 国医疗认证协会认证,并成为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员单位;  1995年获1991得中国医疗认证协会推荐进入女医师协会 成为临床技术协作单位;  1999年参与中国医疗行业医院服务质量调查,获得全国妇科疾病科学检测与规范治疗示范单位;  2002年正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定点出腋臭机构;  2005年因九洲医院针对职工农民工... (继续浏览)

郫县犀浦镇天康医院

  郫县犀浦镇天康医院国家非营利机构 医点医院新农合定点医院  天康医院介绍  郫县犀浦镇天康医院外景  郫县犀浦天康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为一体并以妇科诊疗中心、男科诊疗中心、微创诊疗中心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管理立院,科技兴院”的办院方针,实施“人才引进、技术引进、服务至上”为战略目标,努力... (继续浏览)

蒋大佑

  蒋大佑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康复保健科主任。主治医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整脊协会会员、全国针灸协会委员。师从广州龙氏钟士元老师、针刀名家庞继光教授、成都针灸大师张成大老师。本人结合各家方法自创快针疗法。一次见效,四倒六次治愈。 善治颈、腰椎病、脊柱相关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肛肠疾病、妇科疾病等,包括 头痛、眩晕、咽炎、脑鸣... (继续浏览)

杨小毛

  个人资料  1986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中医专业,分配到成都市中医医院(现为成都市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工作。1986年11月至1987年5月到重庆中医研究所。1991年在四川省卫生厅1991届(中医)英语班学习1年。1994年4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5年11月至1996年10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内科。1998年在省医院管理局后备人才培训班... (继续浏览)

大石南38号院

  楼盘参数  建筑年代:2000年  总户数:暂无  开发商:暂无  物业公司:成都华新锦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物业费:0.6元/平米/月  小区地址:大石南38号地图  轨道交通:2号线   周边配套  幼儿园:金铃铛幼儿园、成都市验幼儿园、成都市第七幼儿园、成都市中心实验幼儿园  中小学:石室联合中学、小学、成都18中学、浣花小学  大学:成都电视大学... (继续浏览)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介绍 金堂县xxx人民医院,原名金堂县卫生院,成立于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始建于金堂县城,即现在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一九五零年五月搬至金堂县赵镇。一九五六年七月,金堂县卫生院更名为金堂县人民医院,一九七八年十月,金堂县人民医院更名为金堂县xxx人民医院至今。医院地处成都市金堂县赵镇郊山69号,是一所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省级文明单位、中医工作先进县、爱婴... (继续浏览)

养和堂名医馆

  成都养和堂名医馆介绍  成都养和堂名医馆,是省市医点医疗机构。它坐落于成都市蜀都大道十二桥30号,成都中医药大学人行天桥旁。地理优越,交通便利。医院以秉承古训,中医,创新发展,人群的办院旨,以中华传统中医药为主,结合现代医疗科学技术,新建成的养和堂名医馆将着力突出名医集、特色突出、学科配套的建设方针,倾力打造成惠民益众的中医医疗机构、名医汇集的权威专家平... (继续浏览)

吴少宏

  吴少宏,副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从事肛肠疾病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苏州大学xxx附属医院等医院学习。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娴熟,在治疗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直肠息肉,结肠炎,便秘,直结肠肿瘤方面有较高造诣。熟练应用PPH微创环切术治疗重度内痔,混合痔,直肠粘膜内脱垂,直肠前突等肛肠病千余例,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 (继续浏览)

贺平

  个人简介贺平,男,汉族,1960年05月生,四川成都人,1983年参加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第二批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副院长,四川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  1978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1983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考取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肛肠外科专科专家曹吉勋... (继续浏览)

中国肛肠网

  中国肛肠网概况  Chgcw中国肛肠网是由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学会、中国便秘联谊会、中国肛肠病学研究生联合会共同主办,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承办的大型、综合性、门户型的中国肛肠专业xxx权威网站。开通以来,网站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xxx、信息最全、权威性最高的肛肠专业网站。  中国肛肠网的日常和运行由中国肛肠网编辑部负责,编辑部又下设采编部、技术部、... (继续浏览)

李华山

  论文  1、对痔术后大出血的体会,参加1985年7月于淮阴举行的江苏省肛肠学术年会。  2、血栓外痔剥离缝合术60例,参加1987年于南京举行的江苏省肛肠学术年会。  3、生肌橡皮膏在痔科术后的临床应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1;6:20~22  4、日本手术治疗痔、瘘、裂新进展,参加1992年10月于成都举行的全国第七次肛肠学术会 ,并获优秀论文。 ... (继续浏览)

李霞

  人物介绍李霞南京曙光肛肠专业医院女性肛肠诊疗专家,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肛肠疾病临床治疗与研究十余年。曾在湖北省中医院肛肠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肛肠外科、全国肛肠治疗中心提高与学习,经常到武汉、成都、上海等地参加肛肠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多篇。创新手术术式多项,对各种内痔、外痔、混合痔、环状痔嵌顿、肛裂、狭窄、肛乳头瘤、直肠息肉、直肠粘膜脱垂、肛周... (继续浏览)

张平

  专业特长张平从事肛肠专业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医结合方法对各种痔、瘘、裂、肿等常见病及功能不良、直肠性病、皮肤病、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   出版著作 名称 出处 期刊 直肠黏膜多点结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32例临床观察 结直肠外科 2010年04期 直肠神经官能症的治疗现状 结直肠外科 2010年06期 减低缝合在肛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结直肠外科... (继续浏览)

金堂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院信息医院占地面积19523.4平方米,建筑面积16193平方米,业务用房5395平方米,编制床位数102张,服务人群50余万人,服务半径25,合同及挂钩医院10所。技术力量雄厚,是当地的医疗技术服务中心,有副主任医师6名,四川省名中医1名。科室设置齐全,有外科、内科、儿科、骨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科、肛肠科、康复科、检验科、功能检查... (继续浏览)

青白江区城厢镇公立卫生院

  简介  ​城厢镇公立卫生院位于城厢镇城太与马鞍大道交汇处,占地20亩,新建于2005年9月,是由举办、非营利性卫生机构,随着该院门诊、住院大楼的拔地而起,现已投入使用。  新建成的城厢镇公立卫生院建筑面积 5307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院容院貌整洁、美观、宽敞、明亮;医院现有职工1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68人,拥有技... (继续浏览)

缤纷假日

  房价走势 据搜房网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缤纷假日的房价为8318元/㎡。缤纷假日   周边配套  幼儿园:成都市验幼儿园 成都市第七幼儿园 成都市中心实验幼儿园  中小学:成都横通顺中学 成都青羊实验联合中学 成都市平街小学 成都市泡桐树街小学城北分校 成都市三桂前街小学   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继教院华夏分校 、四川电视大学省级机关分校、 四川农... (继续浏览)

巨豪医疗投资管理

  公司简介  巨豪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豪)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投资与管理的公司。是以开发、投资、经营医院为主体,通过收购、委托管理、兼并、自建的股份制投资办医的专业投资公司。公司的下属医院达80多家,拥有各类专业人才400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70%,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35%。  巨豪总部位贵州省于六盘水市,管理直属品牌专科医院共20多家... (继续浏览)

骠升网络科技

  成都骠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5月在成都成立,简称骠升网络,是一家专业的网络公关和网络整合营销咨询服务公司。专注于在互联网时代,帮助客户打造品牌,塑造形象的骠升网络。  骠升网络作为新兴的互联网营销服务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打造网络全方位的营销服务,包括软件开发、移动APP开发、网站建设、网站优化、网络推广、网络公关、网站运营管理、微营销、网络整合营销... (继续浏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成立前身是在六十年代初,卫生部召集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全国20余家中医院校的中医肛肠专家和一部分西医肛肠专家在中医研究院召开了中医治疗痔瘘座谈会,通过评定,充分肯定了中医治疗痔瘘疗法的临床疗效。会上成立了全国医结合防治肛肠疾病协作组,本次会议上成立的全国医结合防治肛肠疾病协作组就是全国肛肠分会的前身。   历任理事  1975年...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