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异议制度

目录

  1. 异议书送达
  2. 明确请求
  3. 声明与提交
  1. 成立制度
  2. 起算时间
  3. 溯及力及救济
  1. 评审申请时限
  2. 司法救济
  3. 回避制度

    异议书送达

    商标异议制度《商标法》

    条例第16条规定了共同申请人的代表人的指定和法律推定方式。条例第22条规定,“异议人应当向商标局提交商标异议书一式两份。”商标异议书副本只有一份。据此可以推定,当被异议人为共有人时,商标异议书送达给共有人的代表人。在条例没有规定代表人的权利与义务的情况下,条例第22条的规定对此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弥补,即商标异议书副本,审理过程中的补正通知、商标异议裁定书等法律文件都可以只送达代表人。对于类似问题即被申请评审的人为共有人时,条例在评审程序中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条例第30条规定,申请评审的,应当按照对方当事人的数量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据此可以推定,当被申请评审的人为共有人时,商标评审申请书副本送达给各共有人,而非代表人。

    或许,立法者的理解是,既然法律规定了共同申请人的代表人,那么该代表人的任期至少为自申请之日至异议期届满之日,代表人的权限至少包括签收商标异议书副本等法律文件,因此商标异议书副本只需一份;在异议期届满,商标注册申请核准后,进入注册后的商标争议,代表人的任期自然届满,因此评审申请书副本的数量应当等于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或许,此种理解是合理的且无明显违法之处,但不知立法者为何将此种理解隐藏于法律背后,而不明确规定共同申请人代表人的任期、权利与义务。

    明确请求

    商标异议制度商标国际私法研究

    条例第22条规定,“商标异议书应当有明确的请求和事实依据,并附送有关证据材料”,其中包括“明确的请求”,实为多余。因为,异议的请求无非是不同意被异议商标在其指定的全部或者部分商品上注册,即使异议书未能明确为全部或者部分,商标局也应当受理异议申请并依法裁定。实践中,商标异议书缺少异议请求的现象极为罕见,经常发生的是只有异议请求而无明确的异议理由,导致商标局难以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新法仍未能解决此问题。而且,新法第33条规定商标局应当听取的是异议双方陈述的事实和理由,如果没有异议人的异议理由,异议裁定将无法进行。因此,对于欠缺明确异议理由的申请,可以不予受理。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异议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有明确的被异议商标;(二)有具体的异议理由和事实;(三)在异议期内提出;(四)属于商标局受理商标异议的范围。”并据此构建异议申请受理制度,可作如下规定:“商标局收到异议申请书,经审查,认为符合异议申请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异议申请条件的,不予受理;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处理的,告知异议人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评审申请”。

    声明与提交

    商标异议制度商标权诉讼实务

    为了使当事人做到及时提交异议申请或异议答辩材料,从而做到既维护异议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议裁定工作的效力,条例第22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需要在提出异议申请或者答辩后补充有关证据材料的,应当在申请书或者答辩书中声明,并自提交申请书或者答辩书之日起3个月提交;期满未提交的,视为当事人放弃补充有关证据材料。”这一规定将有力地改变过去随时都可以补充异议或者答辩材料的状况。异议人或被异议人未能及时补充材料的,就应当承担因此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在商标局未接受后补异议材料且异议不成立、或商标局未接受后补答辩材料且异议成立时,异议人不服还可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并将拟后补的材料提交至该会。

    该条款易生歧义之处在于:当事人未在异议申请书或者答辩书中声明的,是否可以规定期限内补交证据材料?该条款有关“应当声明”的规定具有宣示性,而非强制性,不能因为当事人未作声明而剥夺其补充证据材料的权利。该条款的目的有二:一是当事人给予商标局以提示,避免商标局在收到异议补充证据材料前发送答辩通知书、商标异议书副本,也避免商标局在收到答辩补充证据材料之前作出裁定。二是如果当事人未作声明,由其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例如,被异议人在答辩中未作有关补充证据的声明,商标局在其提交补充证据材料前,以证据不足为由就异议案件作出对被异议人不利的裁定,则商标局不承担任何责任。

    该条款的漏洞在于:当事人是否可以在规定期限内补充异议或者答辩理由?商标异议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定分止争,在确保被异议人答辩权利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异议人补充异议理由。由于法律没有要求商标局向异议人转送被异议人的答辩书以及证据交换制度,禁止被异议人补充答辩理由,更是缺乏合理性。当事人补充异议理由或者答辩理由的,可以参照本条款执行。

    该条款的偏差之处在于:它规定“期满未提交(补充证据材料)的,视为当事人放弃补充有关证据材料”,而未对期满提交的作何处理的角度加以规定?首先,从本条款规定的内容来看,当事人通过声明制度取得补充证据材料的权利。严谨而言,此处放弃的不是“补充有关证据材料”,而是“补充有关证据材料的权利”。其次,本条款中“视为”的本意应当是当事人本没有放弃,法律推定其放弃。但是,如果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或者期满未提交的,本来就是放弃补充有关证据材料的权利,无需“视为”。最后,真正需要“视为”的是当事人期满提交的情形,换言之,当事人逾期提交补充证据材料的,说明其没有放弃补充有关证据材料的权利,但因为属于逾期提交,法律视为其未提交。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该条第二款规定:“被异议人不答辩的,不影响商标局的裁定”,这一条款属于无效条款。因为,被异议人不答辩的,商标局也将依法裁定,乃商标局行使裁定权应有之意,无需另行明文规定。法律需要规定的是,对被异议人逾期答辩的作何处理?是不受理被异议人的答辩,还是将答辩材料归入异议案卷,但裁定时不考虑其答辩理由。

    成立制度

    为了xxx限度地保护商标注册申请人即被异议人的利益,避免因被异议商标在其指定的部分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与异议人在先权利冲突而被整体驳回的现象,新条例第23条xxx款规定,异议成立包括在部分指定商品上成立,此乃新法的重要进步。异议在部分指定商品或者服务上成立的,在该部分指定商品或者服务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例如:异议人注册在先商标“阳光”核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服装”,被异议商标“阳光”指定使用商品为第25类的“服装、鞋、帽”,则异议部分成立就是指在“服装”商品上成立,驳回被异议商标在该部分商品上的注册申请,准予被异议商标在“鞋、帽”上的注册。由于在异议终局裁定注册后,该商标有可能被他人提出评审申请,为了避免他人按照初步审定公告和原注册公告的内容提起评审申请,以及便于社会公众知悉和商标管理,对于异议终局裁定部分成立的,应当将被异议商标的注册内容完整地刊登公告。

    起算时间

    原《商标法实施细则》第18条第二款只规定了“被异议商标在异议裁定生效前公告注册的,该商标注册公告无效”,但对被异议商标经终局裁定获准注册的专用权期限的起算时间未作明文规定,后经商标局解释被异议商标专用权期限自原注册公告之日起计算。实际上,此种解释在法理上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理由在于:注册公告一经宣告无效就自始无效并对将来无效,该注册公告不能产生任何法律效果,何以解释成在异议终局裁定后原注册公告又能“起死回生”,发生法律效力。

    令人遗憾的是,此种解释已上升到新法和条例中。新法第34条第二款规定,“经裁定异议不能成立而核准注册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时间自初审公告三个月期满之日起计算”,无论立法用语如何变换,其中“初审公告三个月期满之日”就是原注册公告之日。但条例第23条第二款规定,“被异议商标在异议裁定前已经刊发注册公告的,撤销原注册公告,经异议裁定核准注册的商标重新公告”。无论是“撤销公告”还是“公告无效”,其后果是注册公告的法律效力终止,不能发生法律效果。新法规定经裁定异议不能成立而核准注册的,原注册公告发生法律效力,条例何以“撤销原注册公告”和“重新公告”。因此,条例本款的规定在根本上是违反新法第34条第二款规定的,而且被异议商标专用权期限自原注册公告之日起计算,又何需重新公告?重新公告的目的和法律效果何在?较为符合法理的解释可能是:被异议商标在异议裁定前已经刊发注册公告的,原注册公告效力“中止”,而非无效或者撤销后的“终止”。

    溯及力及救济

    条例第23条第三款规定:“经异议裁定核准注册的商标,自该商标异议期满之日起至异议裁定生效前,对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的行为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该使用人的恶意给商标注册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赔偿。”本款实际上是关于被异议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溯及力的规定,并不涉及停止使用请求权。因为,中国尚不承认商标在先使用权制度,商标一经注册获得专用权就必然能够请求他人停止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继续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本款的适用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认定使用人的恶意?所谓恶意,是指使用人明知被异议商标的存在,仍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被异议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对于使用人是否明知由被异议人承担举证责任。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异议人在提出异议后开始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被异议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二是如何认定被异议人的损失?对此原则上可以参照新法第56条的规定,即使用人在使用期间因使用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异议人因使用人的使用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异议人为制止使用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评审申请时限

    条例第23条第四款规定:“经异议裁定核准注册的商标,对其提出评审申请的期限自该商标异议裁定公告之日起计算。”本款一方面明确了对经异议裁定核准的被异议商标提出异议复审以外的评审申请的时限的起算。另一方面为有关机构设定了异议终局裁定公告的义务。依惯例,商标异议终局裁定(含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异议复审裁定)由商标局编发公告,此公告就是公示,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条例本款的规定无疑赋予了此公告一定的法律效果。由此引发的问题有:xxx,有关机构应当在异议裁定生效后多长时间内发布异议裁定公告?第二,经过司法终审的异议终局裁定(判决),是否也由商标局编发商标异议裁定公告?这恐怕不得不依靠有关机构间的协调和解释。

    司法救济

    新法废除了行政终局裁定的做法,在保留异议复审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司法救济程序,即根据新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异议复审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复审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虽然对于商标复审案件采用行政诉讼模式的合理性值得商榷,但毕竟为当事人提供了作为权利的最终救济方式——司法救济,值得称赞。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商标异议案件实行行政二审、司法二审的四级审理终审制,即商标局异议裁定、商标评审委员会异议复审裁定、一审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此种结果与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职能分配密切相关。现有的分配设想是:商标评审委员会直接管辖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和商标注册后的争议,商标初步审定并公告后、注册前的争议仍由商标局管辖。就商标异议而言,实际上是一方当事人不服商标局初步审定商标并公告的决定,在本质上与一方当事人不服商标局驳回注册申请、核准注册商标的决定没有区别,即都是不服商标局的决定,立法又何以在管辖上作出区分?将不服商标局初步审定商标并公告的决定的“异议”交由商标局裁定,其合理性值得研究,自我监督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监督的效能(主要表现在有关商标是否近似、商品是否类似的审查标准方面)?因此,较为合理的职能分配设想是:商标评审委员会直接管辖不服商标局决定(含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决定)的争议(包括异议)。由此可以简化行政审理级数,缩短异议案件的审理周期,xxx限度地保护被异议人的程序利益。

    回避制度

    根据新法第9条的规定,商标异议审查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要求其回避:(一)是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的;(三)与商标异议案件有利害关系的。适用本条的目的在于保证异议案件的公正审理,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而言,新法规定回避制度是法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但是,新法的规定过于简陋,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何时提出?申请的形式如何?由谁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决定的形式如何?审查员应当回避但没有回避的法律后果如何?此外,新法对审查员应当回避的情形规定的过于笼统,以致于出现了两项含有“其他关系”或者“利害关系”的“兜底条款”。试问,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在客观上能否成为“商标事宜”的一方当事人?如果在实践中出现了此种情形,此类情形是否正常?因此,新法第9条在内容上比照民事或者行政诉讼法的有关回避规定未免有些盲目。

    在异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审查员应当回避的情形至少包括:(一)审查员的配偶是案件一方当事人;(二)审查员是案件一方当事人的近亲属;(三)审查员是案件一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案件经办人的近亲属;(四)审查员是案件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近亲属;(五)审查员在审查阶段参与了案件所涉被异议商标的审查决定;(六)审查员与案件一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审查员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该案件审理结论无效,应当重新审理。当事人要求审查员回避的,应当在案件审理终结之前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商标局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决定通知当事人。[1]


    办理步骤
    (一)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
    1、签署商标代理委托书,并附异议人的身份证明(如营业执照、身份证等);
    2、准备异议书件:包括填写异议申请书、拟写异议理由及事实依据并附相关证据;
    3、由商标代理机构代异议人向商标局提交异议申请书件。
    (二)直接到商标注册大厅办理
    1、准备异议申请书件:包括异议申请书、异议理由及事实依据,并附相关证据;
    2、在商标注册大厅提交申请书件;
    3、在打码窗口打收文条形码;
    4、在交费窗口缴纳异议规费。
    (三)通过邮寄书件办理
    1、准备异议申请书件:包括异议申请书(可从网上下载)、异议理由及事实依据,并附相关证据。
    2、通过邮局以挂号或特快专递方式邮寄到商标局。


    商标异议制度

    相关推荐

    中国商标报告

    概述中国商标报告(2005年第1卷·总第5卷)作者:曹中强,黄晖 主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ISBN:7508605292印次:1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1-1 字数:412000版次:1定价:50元内容提要:    本卷主要收录的是商标领域2004年下半年发生的法规、案例和文章... (继续浏览)

    商标管理

    定义 商标管理商标管理(Trademark Management) ,商标管理是指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依法对商标的注册、使用、转让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称。广义的商标管理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和企业对商标注册和商标使用所依法进行管理,既包括国家主管机关对商标的行政管理,也包括企业对商标的经营管理。狭义的商标管理仅指国家主管机关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行政管... (继续浏览)

    声音商标

    目录 1 声音商标简介 2 声音商标特点 ▪ 显著性 ▪ 独特性 ▪ 功能性 3 表达形式 4 其他形式 5 注册条件 6 著名的声音商标 ▪ 苹果电脑开机声音 ▪ “诺基亚之歌” ▪ NBC三响音阶 ▪ 米高梅公司“狮子吼” 7 世界各国立法情况 ▪ 美国声音商标 ▪ 法国声音商标 ▪ 德国声音商标 ▪ 日本声音商标 ▪ 欧盟 ▪ 中国声音商标简介声音商标... (继续浏览)

    商标在先使用权

    含义商标在先使用权1、世界诸国或地区相关立尖例之比较中国台湾地区商标法第23条第二款规定:在他人申请商标注册前,善意使用相同或者近似之商标图样于同一或类似之商品,不受他人商标专用权所拘束,但以原使用的商品为限。依该款规定,商标在使用权的构成要件有:(1)在他人申请商标注册前,使用人就已有使用的事实;(2)使用人的使用须基于善意;(3)使用人使用的商标图样与他... (继续浏览)

    证明商标

    定义证明商标,又称“保证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1] 功能证明商标应由某个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注册,由注册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使用证明商标的目的在于向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有利于企业拓展产... (继续浏览)

    文字商标

    目录 1 文字商标定义 2 文字种类 3 少数民族文字商标 ▪ 优点 ▪ 局限 ▪ 特点 4 文字商标设计 5 优先注册、优先保护 6 商标功能 7 商标的法定构成要素 8 如何申请文字商标 ▪ 申请的程序 ▪ 需要准备的材料 9 商标与产品的关系 10 注意事项文字商标定义文字商标(Word Mark) ,所谓文字商标就是指纯粹使用文字(汉字,汉语拼音,少... (继续浏览)

    商标策略

    目录 ▪ 特征 ▪ 合法性 ▪ 新颖性 ▪ 表现性 ▪ 商标功能 ▪ 选购商品 ▪ 商品特征 ▪ 装饰美化商品 ▪ 宣传促销商品 ▪ 维护经营者利益 ▪ 商标价值 ▪ 经济价值 ▪ 信誉价值 ▪ 权利价值 ▪ 艺术价值 ▪ 设计要求 ▪ 美观新颖 ▪ 体现特色 ▪ 与市场适应 ▪ 避免雷同夸张 ▪ 符合法律规范 ▪ 种类 ▪ 使用与不使用 ▪ 统一与个别 ▪... (继续浏览)

    商品商标

    目录 ▪ 定义 ▪ 概述 ▪ 分类 ▪ 制造商标 ▪ 申请注册办理途径 ▪ 申请前的查询 ▪ 申请书件的准备 ▪ 申请补正程序 ▪ 注意事项 ▪ 本条目在以下条目中被提及 ▪ 关键字 ▪ 为什么要注册商标? ▪ 功能与作用商标作用定义商品商标(Good Mark),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它是相对于服务商标而言。就是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在生产、制造、加工... (继续浏览)

    弱商标

    什么是弱商标  弱商标(Weak Mark)          标记性弱、叙述性强,商标文字或图形本身还标示某种实际存在的物体或含有某种实际意义的商标。如“白极熊”、“牡丹”、“xxx”、“长城”、“黄山”、“中华门”、“光明”、“美丽”等等。   从法律意义上讲,叙述词... (继续浏览)

    备用商标

    目录 1 什么是备用商标 2 注册备用商标的作用什么是备用商标备用商标也称贮藏商标,是指同时或分别在相同商品或类似商品上注册几个商标,注册后不一定马上使用,而是先贮存起来,一旦需要时再使用。 联合商标、备用商标和防御商标可统称为防卫商标,按其功能不同才有所区分。防卫商标的注册不以使用或现在的使用为目的,而是为了防止他人使用或注册,对自己的核心商标构成威... (继续浏览)

    强商标

      商标具有两种意义上的强度:法律意义上的和市场意义上的。商标进入市场之初,两者的强度正好成反比,法律上的强度越强,市场上的强度越弱,反之亦然。  一个臆造词汇虽然从法律上讲十分适合作商标,但由于与商品或服务缺乏任何联系,显然不可能具有任何市场认知程度。但经过持续的宣传使用,法律上的强商标也会成为市场上的强商标。商标一旦在离开具体的商品或服务仍然能够... (继续浏览)

    商标行政诉讼

    商标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  1、一般来说?,?凡可以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的?,?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不服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2、对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决定或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继续浏览)

    口号商标

    口号商标(Slogan Mark) 什么是口号商标  口号商标通常由简短的口号组成的商标。具有独创性的口号一般由版权给予保护,但只要该口号同时能起到识别商标或服务出处的作用,也并不排斥其得到商标保护。 口号商标的申请  仅仅从申请注册的短语、口号是否属于申请人独创的短语或口号,是否已经成为行业通用的广告宣传用语这两点进行审查,是不够的。认为短语、口号... (继续浏览)

    臆造词商标

    臆造词商标(FANCIFUL MARK) 什么是臆造词商标  臆造词商标指由字典中没有的独创性词汇组成的商标。由于该商标不会与任何商品或服务发生联系,因此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上都具有显著性。  例如,“柯达KODAK”胶卷,“海尔haier”电器,即是由臆造词构成的商标。  臆造词商标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初通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一旦被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则... (继续浏览)

    双重商标

    什么是双重商标  双重商标是指在同种商品与服务上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严格说它不算作商标的一种种类,只是在客观实际中人们对它的一种称谓。 双重商标出现的原因  一是企业虽然使用注册商标,但很不显著,往往习惯地为商品起个别名,并且突出使用,久而久之,这种别名创出了牌子,人们也就自然称其为商标。这就形成了双重商标。“兴达”牌“菊花”啤酒就是一例,... (继续浏览)

    绿色商标

    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来历星巴克咖啡在美国和加拿大非常流行。 除咖啡之外,星巴克也分布在在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环太平洋地区。星巴克的商标有2种版本,xxx种版本... (继续浏览)

    商标评估

    目录 ▪ 定义 ▪ 要义 ▪ 概述 ▪ 特征 ▪ 分类 ▪ 作用 ▪ 使用管理 ▪ 注册 ▪ 商标设计原则 ▪ 申请  ▪ 商号  ▪ 相关  ▪ 转让步骤 ▪ 商标的种类有哪几种定义商标,英文为Trademark或brand,俗称“牌子”。是指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 (继续浏览)

    商标审理标准

    目录 ▪ 1.定义: ▪ 2.沿革: ▪ 3.附:2005年商标审理标准 ▪ xxx部分 ▪ 第二部分 商标显著特征的审查 ▪ 第三部分商标相同、近似的审查 ▪ 第四部分 立体商标的审查 ▪ 第五部分 颜色组合商标的审查 ▪ 第六部分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审查 ▪ 第七部分特殊标志的审查 1.定义:商标审理标准是指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的全体审查人员在审... (继续浏览)

    联合商标

    目录 1 联合商标定义 2 运用细节 3 商标防御 4 具体意义 5 注意问题联合商标定义联合商标(AssociatedMark),是指某一个商标所有者,在相同的商品上注册几个近似的商标,或在同一类别的不同商品上注册几个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这些相互近似的商标称为联合商标。这些商标中首先注册的或者主要使用的为主商标,其余的则为联合商标。因联合商标作用和功能的特殊... (继续浏览)

    地名商标

    目录 ▪ 什么是地名商标 ▪ 地名商标的特征 ▪ 美国地名商标相关规定 ▪ 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 ▪ 关键字 ▪ 禁止以商标名称命名地名地名商标(Geographic Name Mark) 什么是地名商标地名商标是指将行政区划的地理名称或其他地理区域的名称、历史地名作为文字商标的内容或主要内容进行使用或予以注册的商标。  如果该地名不是县级以上行...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