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

  校园介绍 学院简介 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华南地区xxx的金融类高校,创办于1950年。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从“专科”升格为“本科”;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xxx届本科生。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1958人。教职工925人,专任教师690人,正高职称55人,副高职称167人,具有硕士学历303人,博士48人。同时,还聘有一批校外的学者和金融界的专家担任兼职(客座)教授。

学院分设广州校本部和肇庆校区,占地面积998亩,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优美,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建有计算机网络中心、语音室、多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21万册、电子图书15万种、中外文期刊2167种;还建有模拟银行、金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财务会计、保险、工商管理和商务英语等专业实验室,并拥有华南地区收藏最为丰富的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加大投入,建立激励机制,遴选学科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机构,成立了华南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所、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研究所、会计和审计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法律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等,形成了有一定实力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科研。近几年来,我校教师主持或完成了xxx和省级科研课题29项,厅级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获各种项36项。

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

学院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2002年5月,“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来校访问并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美国信诺保险公司在华南地区惟一的LOMA考试中心设在我校,目前该考试中心由盈科保险公司提供赞助;美国州立格雷港学院、英国伦敦城市大学、BC理工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等国外高校与我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英国商联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法国安盛保险集团、以及新华集团等一批境外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在我校设立了教学金。

学院除承担普通全日制教育任务外,还积极开办本科和专科函授、电大、网络等形式的学历教育和短期干部培训。还设有广州高级金融人才培训中心、金融英语培训中心、计算机培训中心、金融法规培训中心和自学考试中心,并被广东省人事厅确定为金融系统省级继续教育。

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创新办学机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金融行业为依托,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与优势学科。学院以商科类、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干,以金融、保险专业为龙头,人文科学和工科等学科协调发展,办成具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金融学院正门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正式成立。

  1951年,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

1953年,更名为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

  1958年,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和广东省财税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财银干部学校。

  1961年,广东省财银干部学校和广东省供销干部学校、广东省粮食干部学校、广东省商业干部学校、广东省对外贸易干部学校合并为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

  广东金融学院

  1966年,“”开始,学校停办。

  1973年,广东省银行学校复办,同年向社会招生。

  1979年8月,更名为广东银行学校,成为部属中专。

  1980年,开始建设龙眼洞新校址。

1981年,广东肇庆、海南海口同时设立分校。

  1981年,龙眼洞新校址部分建成。

  1985年4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广州金融专科学校,成为部属大专。

  1987年, 广东银行学校划出,改在肇庆办学,广州金融专科学校保留中专部 。

1992年,更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01年,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和广东银行学校合并,广东银行学校改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肇庆校区。

  2002年10月,学校向省委、省、省教育厅正式提出申办广东金融学院的请求。

2003年8月,省委、省正式拟文国家教育部,请求申办广东金融学院。

  2004年3月27日,教育部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在与会专家的投票表决中,以全票通过了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的申请。

  2004年5月13日 ,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

  2004年6月26日 ,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国家教育部批准,广东金融学院获批1个金融硕士点,新生招生工作于2012年;11月,经国务院港澳台办公室批准,广东金融学院获批向港澳台招生的资格。

2015年9月,广东金融学院成立华南创新金融研究院。

   科研 科研平台

  学校有省级研究所1个,校级研究所11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省级研究所1个:华南金融研究所。

  校级研究所11个:保险研究所、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研究所、会计和审计研究所、工商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校级研究中心3个:领导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

   科研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主持或完成了xxx和省级科研课题29项,厅级课题20多项,共主持完成了xxx和省部级纵向研究项目325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社科基金项目7项 ,国家教育部项目35项。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多篇,其中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世界经济》和《中国软科学》等公开刊物发表论文4000多篇,获各种项36项。[4]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计约130余万册(其中肇庆分馆藏书27万余册),网络包库使用电子图书130余万种,每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近2000种,各类数字资源库近20个。馆藏范围主要以学院开设的各专业学科文献为主,其中会计、企业经济、贸易经济、财政、金融、保险类图书收藏较为完备。[5]

  学术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将更名为《经济金融研究》)是全国创刊较早的金融期刊之一,位列全国三大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列为重要转载来源期刊。[6]

   学术交流

  2006年成功举办了“金融与金融稳定”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10月成功举办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转型与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

   机构设置

  校区办公室、总务科、财务科、膳食科、科、学生管理部门、教务科、公共课教研室、专业课教研室、实验技术室、图书分馆、继续教育科、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金融系

  金融系是广东金融学院最早设立的教学科研实体,金融系已伴随着学院走过60年的发展历程,在成长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显著应用型特点的发展特色。2005年,学科金融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金融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金融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扶持学科;2009年,金融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xxx特色专业。

金融系设有5个教研室,1个金融实验室。现开设金融学、金融学(国际金融)、投资学(金融理财)、投资学(卓越金融理财师)和财政学(税务管理)5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0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5人;19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83.8%,“双师型”教师占40%左右。

依托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现代金融研究室,金融系这几年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丰硕。2004年,教师累计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30篇;承担xxx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1项、省部级项以及各类学会项近20项。

  展望未来,金融系将秉承“厚德、博学、敬业”的系训,发扬金融人勇争xxx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具有显著特色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金融企业员工培训、为地方经济与金融事业发展献计献策的研究”。“大金融,融你、融我、融大家”这一形象和已深入。

  保险系

  保险系如今拥有两个专业:保险,保险(风险管理与精算)。其中保险专业历史悠久,设立于1981年,是全国五所高校中最早设立保险专业之一。保险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师资队伍和比较完善的办学条件。保险系有教职工29人,其中专业教师22人,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博士后、博士7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1人;“双师型”教师8人,业界客座教授 10人。

2001年,保险专业获批准为国家教育部示范专业(全国xxx保险学xxx示范专业);2003年12月9日,《中国青年报》以题为《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报道了保险系的发展情况。2005年保险学科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保险实验室作为金融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保险学原理》被评为广东省级精品课程。

如今保险系在校学生1015人,毕业生遍及华南地区的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保险中介机构、风险管理部门、银行、证券、投资等部门。大批学生已经成为保险业的中坚力量,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为保险业界的高管人员,为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的保险业发展贡献力量。

保险系主任刘连生教授、南开大学博士,广东省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带头人,1996年7月曾在英国商联保险公司学习、考察,2003年9月作为广东省后备干部赴UBC大学学习一年,获得美国寿险管理师(FLMI) 资格。

  计科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前身为银行管理系,成立于1985年,当时只有12名教师。1986年银行管理专业开始招生,学生人数约50人。1994年更名为经济信息系,开办经济信息管理(银行计算机应用)专业。2002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该系依托学校金融学科优势,“人才是关键、教学是中心、学科是龙头、质量是生命”的办学,逐步形成金融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领域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如今该系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计算机应用)两个本科专业。下设信息管理教研室、软件教研室、网络与硬件教研室、计算机实践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基础教研室六个教研室和系办公室。如今在校本科生人数达1302人。

  该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结构良好的教学科研梯队。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专业教师48名,其教授2人,外聘专家1名,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6人,27人。已获得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13人。全系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1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 55 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 5篇。

  该系拥有集群实验室、硬件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三个校外教学实习,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和技术开发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该系具有严谨的学风、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优良的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结合,使该系在发展道上充满无限希望

  会计系

会计系创建于1993年5月。2004年5月,该校晋升为广东金融学院,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晋升为广东金融学院会计系。

会计系内设教学机构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金融会计和会计实验等6个教研室。系内设有“现代财务与会计”、“现代公司理财”、“会计与金融发展”3个研究所。另内设有系办公室、系员办公室教辅和管理机构。

会计系现开设有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3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820人(其中2007级583人、2008级667人、2009级768级、2010级802人)。会计系师资力量雄厚,全系拥有64名教职工。系内专职教师53人,校内兼职教师16人,有教授10名,副高职29名,博士12名。本系“双师型”教师资源丰厚,全系有注册会计师11人,高级会计师5人。

2004年升本以来,全系教师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40多项,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金融研究》、《审计研究》等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50多篇,获校级以上各类教学科研40多项。

  会计系秉承“博学、诚信、和谐、进取”,发扬会计系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致力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才。

  外语系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始建于2000年,其前身为大学英语教研室、金融英语教研室和金融英语培训中心。外语系现有教师106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9名,63名,外籍教师7名。2000年,外语系招收英语(商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131名。2004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原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5月外语系获准招收英语(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259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外语系在系主任关兴华教授的领导下,在教学与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校学生近千人。现开设英语(商务英语)和英语(商务翻译)两个本科专业。

如今,外语系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支力量比较雄厚、数量比较充足、结构比较合理、学布广泛、多语种(英、日、德语)的教师队伍。其中,英语专业专任教师50多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 18人,有博士和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有硕士学位和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教师41人。学术梯队结构比较合理,有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3人,学术13人,青年教师8人。

  外语系曾先后组织了两届外语系科研及教改工作会议。至今,外语系教师已经公开发表的外语类科研论文数百篇, 出版专著和教材近百部, 先后承担xxx、省级课题研究10余项,院级教改课题16项。外语系还举办四届“外语系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年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常年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设。

  如今, 外语系正进一步深化教学,实施CPE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英语专业学生“宽、厚、活”三维能力的培养,努力将外语系建设成为学风正、师资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先进集体,为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而努力奋斗。

  工商系

工商管理系成立于2002年4月,她一诞生就独辟蹊径,以全新的视角为社会培养现代工商企业人才,成为该校实力雄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系。如今开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营销)、统计学5个专业(方向),拥有企业管理——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市场营销——校级名牌专业;金融营销学——省级精品课程(培育项目);以及管理学、金融营销学、市场营销学、ERP实训、统计学原理五门校级精品课程。

该系还打造了ERP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两个实验中心;组建了工商管理、国际旅游与经济管理、休闲产业与高端服务业三个研究所(中心);以及企业理论、金融营销与信用消费、品牌管理与营销、休闲产业与服务营销、统计学、工商管理案例六个学术团队。

  工商管理系贯彻落实学校“以人为本、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办学旨,“教学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的办学,走“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人才意识”,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意识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输送人才资源,把该系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备较强竞争力和一定影响力的人才培养”。

  如今全系已拥有教工65人,行政和教辅10人,具有高级职称者28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博士(含在读)23人。教师队伍8%左右的人来自企业中高管理层,实践经验丰富;部分老师英文水平高,在全校率先采用双语教学。2004年以来,该系老师在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教改论文30余篇);主持各级纵向学术研究课题40多项(其中,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持xxx课题2项);主持或参与教改课题20多项(主持xxx、省级各2项,);出版专著、教材10多部,被采用的科研2项。

  工商管理系形成了“团结、求是、创新、向上”的系文化,打造了“活力工管、特色工管、魅力工管”,工商管理系已经成为经理人的“摇篮”!

  法律系

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成立于2002年5月,原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2004年5月启用现名。广东金融学院的法科专业(专科)始建于2000年,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专业。专业是广东金融学院学科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校金融、会计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重要支撑。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就是本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成立的。

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是培养地方财经人才的重要,现开设(经济法)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本校的专业致力于为广东和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通经济金融法律实务和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的财经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与建设提供提供人才与智力服务。

  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拥有一支基础扎实、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18人,其中博士9人,在读博士5人。

  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探索,该系现已形成了一条十分清晰的办学思。这条思可以概述为:“一个中心”(即以育人为中心),“两扇翅膀”(即指教学与科研是学科专业的两翼,办好教育一定要两翼齐飞),“三大追求”(即“理论上追求至真,人格上追求至善,教学上追求至纯”),“四项举措”(即“质量立系,学科兴系,人才强系,品牌荣系”)和“五种能力”(即是指教育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五种能力)。与此同时,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的教育也已凝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那就是始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致力为广东和华南地区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财经应用型人才。

该系现已凝聚了较为强大的科研力量,初步形成了金融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涉外经济法、民商诉讼法几大等科研团队,先后在《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知识产权》、《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论坛》等数十种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课题及省级课题10余项,在多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都有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教师的论文与。

  经贸系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成立于2002年6月5日。自成立以来,该系确立了“发展与创新”并举的思,呈现出“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好势头,形成了自已的专业特色。

  如今,全系在校学生2007人,下设国际贸易、经济学、信用管理、经济贸易实践四个教研室和系办公室;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82.6%的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博士24人,硕士33人(在读博士9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人;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在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上较为合理的“形”的师资队伍。

现设有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信用管理(金融后台服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四个本科专业;全系教师承担了xxx项目3项,省级项目20多项,校级重点项目和其他项目10多项,部分课题被广东省购买采纳。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经济学专业是学院的热门专业,信用管理专业是广东省及华南地区如今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xxx专业。经济学、经济学、国际贸易被列为院级精品课程。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宏观经济分析、信用管理等三个“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建有10多个校外实习,为培养具有创新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贸易系正积极探索CPE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创造新的辉煌。

  劳经系

  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6月,现有教职工3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21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4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100%,在校学生1259人。

该系现设有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应用心理学(金融心理)、应用心理学(管理心理)五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学院名牌专业,劳动经济学为学院重点扶持学科。设有三个教研室,即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劳动与社会保障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设有五个研究所(中心),即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人口与劳动就业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和领导力研究中心;一个综合实验室。

  这五年共获得科研立项50多项,其中国家及部委课题6多项,省级课题近14项,以及一批横向科研项目;正式出版或发表了大量论文、专著和教材,其中在国内权威期刊、国外重要刊物及重要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0篇。

为适应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实现“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目标,该系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等八个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并获“院级示范实习”荣誉称号。

  财传系

  财经传媒系于2006年6月16日正式成立。作为广东金融学院的新生力量,在成立四年多的时间里,全系师生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在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财经传媒系现任系主任为杨林教授,系党总支为宋艳坤,副主任为聂莉副教授。现设中文、传媒、文秘三个教研室,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33人,助教4人;博士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的24人。另有外聘教师10人。他们大部分毕业于国内985、211工程大学,具有深厚的理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已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团队。

该系现设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和汉语言文学(财经传媒)三个本科专业。根据该系“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打好中文这个基础,进一步提高中文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能力,组织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协作、攻关,以科研促教学,通过科研、考博、上职称、引进教授、教学研究等措施提高师资水平和办学水平。全力打造汉语言文学(经济秘书)特色专业方向,重点加强经济秘书方向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认真探讨汉语言文学(财经传媒)特色专业方向的办学模式,引进新闻高级人才,完善新闻专业课程教学,稳定师资队伍,广泛建立与业界的联系,办好新闻专业。

该系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了16个校外实践教学(投资快报、中国小记者报、深圳发展银行天河支行、梅州日报、广东等)和4个校内实践教学(学校、网络、校办、党办秘书实习)。专业教学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学生的写作训练,致力于把文学写作、文学评论、新闻写作、文化、经济应用写作等课程打造成一个特色系列,重点培植有写作潜质的学生。

  该系全体教职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投入工作,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办学发展目标而奋斗。

  公管系

  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6月,是学校院系调整后新成立的系部之一。现有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977人,主要为管理部门、城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管理部门、物业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公共卫生部门以及中介服务行业培养掌握新兴管理理论与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公共管理系现有专业课教师29人,拟担任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有21人,专业教师队伍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6人,副高以上教师占62%,11人,其中博士11人(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业教师100%,师资学历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该系教师热爱本职、热爱学生,有开拓创新。

公共管理系近几年,立项、结项了多项课题,另外,在撰写著作、发表文章以及科研方面硕果累累。本系教师编写了数十部著作和教材,并在《自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南方农村》、《学术研究》、《金融管理与研究》等公开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此外,经过本系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科研方面项喜人,如《当代世界经济与》课获多教学评比二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工作问题的探讨》获广东省思想工作研究会二等;《艺术教育应用多与网络技术教学研究》获广东省文化厅、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论文评比二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在“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评选中获得二等等。

  公共管理系在为“以不断变化的公共政策为导向,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使其成为专才;以读书活动为推手,拓展大学生知识面,使之成为通才;在大金融背景下,让大学生掌握金融、保险等应知应会的技能,使之成为实用之才。”

  应数系

应用数学系成立于2006年,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计算与信息科学(金融信息与计算)两个本科专业。该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院“教学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的办学。遵循教学规律,树立现代办学,社会经济发展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与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以高素的师资队伍为保障,不断研发CPE模式中E模块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把数学学科办成该院先进的、一流学科。

如今应用数学系设有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公共数学等4个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全系共有数学教师38人,其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以上学历老师共占教师总人数的85%,师资结构优化,老中青梯队合理。应用数学系的教师长期以来积极参与科研与教学研究工作,出版了多部教材,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26篇。其中在全国权威刊物5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5篇;获得部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如今在研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xxx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金融行业课题3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此外,应用数学系举办该院一年一度的校内数学竞赛,在此基础上组建该院大学生数学建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得全国、省级项近100项,创造了辉煌的佳绩。

  广东金融学院应用数学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应用数学人才的摇篮。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工学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本科 英语 本科 类 本科

理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应用心理学 本科 统计学 本科 管理学类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经济学类 财政学 本科 经济学 本科 金融学 本科 保险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信用管理类 信用管理系 本科

师资力量

  教师数量及结构:

  教师总数:1028人;专任教师数:938人。

   职称结构 人数 比例 教授 106
11.3%
副教授 242
25.8%
508
54.2%
助教 78
8.3%
未定职称 4
0.4%

资料参考[2]

   教学建设 办学特色

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60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既掌握了金融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务能力的专门人才,他们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机构和经济部门。学院被誉为“未来金融家的摇篮”。这几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3%。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教学为本,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科学发展”的办学。以金融特色学科为品牌,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建设一支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该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强化“实训、实验、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传承与银行、保险、证券业的紧密联系,打造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品牌。教学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参与与企业决策咨询,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经济强省、金融强省服务。58年来,很多的校友已经在经济金融部门担任了领导职务和业务,该校因此被誉为“金融界人才的摇篮”。

  学院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创新办学机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金融行业为依托,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与优势学科。学院以商科类、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干,以金融、保险专业为龙头,人文科学和工科等学科协调发展,努力办成具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如今全国仅有的三所金融类本科院校之一,学院将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加快发展步伐,为地方经济教育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前景

  广东金融学院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创新办学的机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金融行业为依托,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与优势学科。学院以商科类、社会科学类学科为主干,以金融、保险专业为龙头,人文科学和工科等学科自然协调发展,办成具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院校。

   对外交流

学院重视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并以3+1、2+2学生交流和职业培训模式与亚洲、欧洲、美国、及非洲院校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2002年5月,“欧元之父”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来校访问并受聘为该校名誉教授;美国信诺保险公司在华南地区惟一的LOMA考试中心设在该校,如今该考试中心由盈科保险公司提供赞助;美国州立格雷港学院、英国伦敦城市大学、BC理工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等国外高校与该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英国商联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法国安盛保险集团、以及新华集团等一批境外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在该校设立了教学金。现如今学院每年有超过200名师生参与到国际交流项目中,随着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入,学院将着力扩大国际间、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金融学院校徽

  校徽

由汉语拼音“GUANG DONG JIN YUAN”(广东金院)的首写字母G、D、J、Y经变形处理构成。主体由一朵木棉花和。中间对称的木棉花瓣由字母J倒转而成,花蕊由字母D横卧而成,和花瓣组成字母G。该图案涵义丰富,木棉是广州市市花,表明学校位于广东;对称的花瓣像一本翻开的书,表达学校的行业属性;又像一双托着铲形币的手,象征学校向金融系统输送大量人才。花蕊由人形的铲形币组成,表明学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的。校徽的标准色为红色,象征吉祥喜庆、活泼健康和热情奔放,预示学校前途无限。

   校训

  勤奋 求是 廉洁 开拓

   校歌

  广东金融学院校歌

  广东金融学院校歌

  《融下》

  词曲:陈小奇

  珠江之滨,凤凰山下,一个个台阶书写着春秋冬夏。

  艰苦创业,辛勤耕耘,我们在这里铸学育人成长壮大。

  民族的栋梁,时代的菁华,一代代师生打造出品牌无价。

  勤奋求是,廉洁开拓,我们在这里投身金融报效国家!

  金融学子,意气风发,广阔的天地里把理想描画。

  求真笃善,融下,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未来进发!

   学校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
职务 时间 沈其倬
广东银行学校党委
1984.03—1986.11
金维城
广州金融专科学校临时党委
1986.11—1987.04
沈其倬
广州金融专科学校临时党委
1987.04—1988.07
沈其倬
广州金融专科学校党委
1988.07—1992.04
沈其倬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
1992.04—1994.01
傅柏松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
1994.01—1995.02
刘庄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
1995.02—2005.04
刘庄
广东金融学院临时党委
2005.04—2005.12
刘庄
广东金融学院党委
2005.12—
历任校长
职务 时间 方皋
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校长(兼)
1950.11—1951.03
黄忠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校长
1951.03—1954.04
李济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校长
1954.05.21—1958.03
赵培钧
广东省财政银行干部学校校长
1958.03—1961.07
庄力辛
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校长
1961.07—1968.10
王伟民
广东省银行学校负责人(注:未设正、副校长)
1973.07—1976.05
王仲达
广东省银行学校校长
1979.08—1980.05
王仲达
广东银行学校校长
1980.06—1984.03.26
沈其倬
广东银行学校校长
1984.03.26—1985.07.09
金维城
广州金融专科学校(广东金融管理干部学院) 校长(院长)
1985.07—1987.04
谭梓成
广州金融专科学校校长
1987.04—1992.04
谭梓成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1992.04—1994.01
傅柏松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1994.01—2001.08
张炳申
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2001.08—2005.05
张炳申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2005.05—2008.02
王华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2008.05—2009.01
刘庄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2009.05—2011. 08
陆磊
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
2011.08— 2012.07
陆磊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2012.07——
现任领导

党委
刘 庄
党委副、院长
陆 磊
党委副、纪委
汤耀平
党委副
马龙海
党委委员、副院长
郭颂平
党委委员、副院长

党委委员、副院长
穆 林
副校级干部、工会
廖振亮
院长助理
范忠宝[3]
特色专业高考派 金融学专业详情>>

  广东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专业很不错,就业情况也比较乐观。主要学习金融、商业银行经营学、信用、投资学等方面知识。毕业生适合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信用评估、公司等各类经营性金融中介机构、管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级部门、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金融工作。

   词条图册 金融学院 校园风景(1张)

金融学院

相关推荐

第五届国际奢侈品展览会

目录 1 第五届国际奢侈品展览会介绍 2 会展信息 3 展会优势 4 展品范围 5 展会定位 6 展会分区 7 观众组织 8 历届展会情况第五届国际奢侈品展览会介绍所在城市:广州举办场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洲展馆)开始日期:2010年12月22日结束日期:2010年12月25日所属行业:其他行业展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周门北40号东梯二楼会展信息展... (继续浏览)

天波信息技术

  公司简介本公司是国内xxx的信息化通信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专业从事融合通信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中小企业信息化融合通信解决方案的提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已形成融合通信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两大类18个系列的产品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融合通信接入设备主要包括IP交换机、SIP GW、IAD、AG等;融合通信终端设备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终端... (继续浏览)

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概况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5人,其中博士7人,90%以上的研究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房地产研究所专业教师先后出任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广州市房地产业学会、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等各级学术团体职务,是一支思想优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研究团队。教授为研究所现任所长,陈德豪教授、贾士军教授... (继续浏览)

科达

  集团简介集团建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享受海关总署批准的全国便捷通关措施,是青岛海关关区诚信企业。企业东营市科达集团  有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986)、东营科英激光电子有限公司、东营大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山东科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青岛太和油气储运有限公司等。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状”、“全国优... (继续浏览)

木棉花商旅服务

  公司简介  公司自成立以来,以稳定扎实的根基、不断创新求变的,发展成为华南地区xxx规模的航空商务旅行代理机构和差旅服务供应商。   合作伙伴  木棉花旅行网作为华南地区航空行业的领头羊,与中国南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美国达美航空、阿联酋航空等多家国际大型航空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用国际航空预订S系统,提供通达全球160余个国家1600多个城市的机... (继续浏览)

泰信周期回报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范围 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为基金资产的80%-95%;因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或公开增发的股票、持有的可转债转股所形成的股票及其股票派发,投资可分离债券而产生的权证等非固定收益类资产(不含现金)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在本基金的期间,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债券、央行票据等流动性良好的金融工具,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   投资策略  ... (继续浏览)

氨纶

基本资料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254证券简称:烟台氨纶公司名称: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YANTAI SPANDEX CO., LTD.交易所:深圳公司注册国家:中国省份:城市:烟台市工商登记号:370000018019430注册地址: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号办公地址: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0号注册资本:16315万元邮政编码:26... (继续浏览)

陈森洁

  个人简介  1949年出生,大学学历,中员,高级工程师。历任上虞灯泡总厂厂长、浙江照明电器总公司总经理、公司党委,浙江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获浙江省首届“十大发明家”,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称号。1998年至2003年2月,担任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本公司董事长。   创业故事  24年来,陈森洁凭借自己的敏锐、魄力和过人胆识,把一家名不见... (继续浏览)

半径

  企业简介:  广东半径集团旗下拥有:广州半径电力铜材有限公司、上海半径电力铜材有限公司、江西省赣州大亚铜业有限公司三大铜排生产及云南澜沧龙腾矿业有限公司、重庆大良商贸有限公司所形成的铜材产业链,并成立有广州半径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下属企业,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自有资金投资,项目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代办运输,仓储手续;生产电力... (继续浏览)

六和律师事务所

  简介六和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8年11月,是浙江省大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系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总所位于杭州,并在舟山、义乌设有分所。六和所具备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资格。2010年被浙江省人民列为“浙江省服务业重点企业”,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亚洲法律界权威的法律ALB(《亚洲法律事务》)提名为“浙江律师... (继续浏览)

深大地律师事务所

  简介精英律师广东深大地律师事务所(原名:深圳市大地律师事务所)是于一九九四年创办,并按国际通行惯例进行规范运作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我们所现受聘担任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及机构的常年法律顾问,其中包括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并承办了大量的重大和疑难案件。我们所还与国内及港、澳、台和美国等地的多家律师事务所保持着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专业服务。  ... (继续浏览)

中信万通太平东证券营业部

  营业部全称  中信万通邹城太平东证券营业部   详细地址济宁邹城市太平东51号  负责人: 周晓宇  注册地: 山东  客户服务与投诉电话:96577  开业时间:2010年12月23日  营业执照编号:370883100001123  证券经营许可证编号:Z24437025  席位号:上A股:22973  B股:90187  深A:239000  B股... (继续浏览)

德义君达律师事务所

  经营​山东德义君达律师事务所所以来,“诚信为本”、“专业服务”发展旨,在全面开展各项律律服务业务的基础上,主要为及济南市部门、各大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省内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本所着重在金融、证券、公司事务、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并购、投融资、大型基本建设、房地产、知识产权、涉外法律等领域为社会、为经济建设... (继续浏览)

精艺

  公司简介  芜湖精艺成立于2008年1月,是广东精艺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东地区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芜湖精艺坐落于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从事制冷行业用配管、配件和连接管组件三大系列铜管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芜湖精艺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以人为本、精艺人做精品的企业文化,推行明、快、严的精艺作风,长期贯彻全员质量控制,严格执行ISO... (继续浏览)

金融稳定的周期性演变研究:以资产证券化为分析视角

  内容简介目前,虽然关于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研究颇多,但对于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在金融稳定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通过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创新虽然有助于金融稳定,但创新链条的扩张将导致金融脆弱性因素增加,并通过若干渠道引致金融不稳定,最后通过资本市场挤兑、去xxx化等途径致使金融不稳定演变为金融危机。因此,在新... (继续浏览)

威高医用高制品

  公司简介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以一次性医疗器械和药品为主导,发展了航天军工、房地产、证券投资等五大产业,占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拥有总资产100多亿元,下辖20多个子公司,其中威高股份系上市公司。集团拥有300多种、30000多个规格医疗器械和药品,主要有输注耗材、手术室系列、医用导管、心脏支架及心内耗材、留置针及各种异型针、血液净化设... (继续浏览)

陈子秋

  人物简介陈子秋 老师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高级  拥有七年的培训实务,专精于管理能力、素质培训、市场发展、营销管理、销售能力、客户与服务等系列课程的实务培训。  独创七步直效培训法,更满足于及实务培训需要,能够极大提升培训实效,深受培训单位及的好评九年职业和顾问师经历,全面致力于营销实战领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事业。  专注于移动培训达六年,广东各地市移动... (继续浏览)

美国存托凭证

  基本概念美国存托凭证,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s,简称ADR〕,又称存券收据或存股证。是指在一国证券市场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这里的有价证券既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美国存托凭证(ADR)是面向美国投资者发行并在美国证券市场交易的存托凭证。根据美国有关证券法律的,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注册地必须在美国,像新东方... (继续浏览)

傅勇国

  简介  1981 年 11 月 浪奇公司工人、武装部干事  1986 年 8 月 公司团委高管全书  1993 年 6 月 公司市场部副经理  1994 年 6 月 公司证券投资项目经理1995 年 2 月 广州保税区浪奇投资公司证券部经理  1995 年 12 月 广州保税区浪奇投资公司董事、副经理、经理1996 年 10 月 公司采购部经理(其中:1... (继续浏览)

鲁抗医药

  企业简介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国有大型企业。公司总资产38亿元,拥有9家控股子公司,一家上市公司,员工7000余人。   历程沿革  鲁抗的前身济宁抗生素厂创建于1966年,1984年在全省首批实行厂长负责制,1992年改制为医药系统xxx大型股份制企业。  1997年“鲁抗医药”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