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艾儒棣,成都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87年聘为副教授,1992年任中医外科硕士生导师,确定了中医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方向。1997年聘为教授,2003年任中医外科学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四川省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评审委员、《四川中医》编委、卫生部第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委员。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四川省精品课程中医外科学负责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候选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师。拥有良好医德,受到人们爱慕.
著作
长期工作在教学xxx线,担任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生及外籍的《中医外科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外科药物学》的讲课堂教学、专题及临床带教工作。培养研究生52人,在读博士5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8人。2005年获四川省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近五年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教材4部,副主编5部,共出版各类专著、教材18本。其中《中医外科药物学》是国内xxx本中医外科外用药物实用教材,收集与整理了濒临失传中医外科绝技如红升丹、白降丹、黑膏药的制作及传统中医外科的外用药制备,主编了《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获西北地区书籍评审一等)、《医临床外科学,主编的《中医外皮科特色制剂》一书即将出版。
荣誉
曾于70~80年代师承全国中医外科名家文琢之教授、罗禹田教授,潜心学习15年,整理出版了《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中医外科临证集要》。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多年个人临床,在外科领域提出了扶正祛邪、重建平衡的见解,特别是对免疫性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肌炎、硬皮病及其它外科疑难杂证,通过扶正祛邪,重建平衡的治疗,不但缓解了病情,客观指标的检查也逐渐趋于平稳,提高了病人的质量。曾4次应邀赴美国、、等地。
科研项目
教学不忘科研,近五年承担科研课题11项,任负责人6项,主研5项,获省级4项。现为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外科总部》主编,省科委课题狼疮颗粒剂型开发及实验研究负责人,中科院生物所课题黄精乳膏的实验研究的主研。1976年将名老中医文琢之验方消核散申报为四川省教委课题及四川省科委科研课题(消核浸膏片的应用研究),该研究于1983年获四川省人民重大科技四等,1983年转让给四川省中药厂,截至1999年收入统计为9700万。后将消核片扩大临床应用,于1994年获四川省教委科研三等,1985年因主研黄芪霜获成都市科技二等,1994年因主研氡冷泉矿泉水获成都市科技二等,2005年负责教学研究获四川省三等。
其他成就
艾儒棣 男, 1944年6月生,重庆永川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科教研究主任,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新药审评委员,四川省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保健品协会顾问。《四川中医》编委等职。以教学、临床、科研为主要任务,临床工作的专长是:治疗红斑狼疮、皮肤病、乳腺增生病、肿瘤、杂病,辨证论治,突出中医药特色,内外合治,颇多效验。曾设计、研究乳腺增生病药物消核片,获四川省重大科技;红斑狼疮的治疗已形成l-6号主方,治疗效果较好,临床验证主要指标ANA、抗SM抗体转阴率也逐步提高,远期率提高,最长停药已达25年,仍健康存活。著有《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中医外科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四川科学出版社1991)等;公开发表论文约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