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平行进口法律



概念

商标平行进口法律商标平行进口则指在国际贸易中,未经商标权人(包括商标所有人或商标独占使用权人)许可,第三方进口并出售带有相同商标的商品。商标平行进口的原因或者由于各国贫富不均,或者权利人出于经营的考虑,相同的商标商品在不同的国家销售价格不同。由于利益的驱动,高价位国的进口商从低价位国购得该商标商品,在本国进行销售。这也正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根本原因。然而,对于商标商品而言,平行进口却可能与商标权人的专有权利相冲突。在商标法理论上,这种冲突表现为商标权的权利穷竭普遍性理论与权利穷竭地域性理论的冲突。

理论

理论(一)权利穷竭普遍性理论商标权利穷竭普遍性理论,也称为“权利一次用尽”或“首次销售”理论,指在销售活动中,一旦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被商标权人或经其许可的其他人投放到市场上,商标权人在这些商品上的权利即告用尽,商标权人无权阻止任何第三方在这些商品上继续使用同一商标。[1]

对于“权利穷竭”,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同意在国内市场中它是普遍适用的,分歧在于在国际范围内,商标权人如果正常行使了出售权,其权利是否亦告穷竭。针对“商标权利地域穷竭”的观点,有的学者指出,根据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这是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商标权在本国的穷竭,即造成该权利在全世界范围的穷竭,因为该权利本来就只存在于本国,权利在本国穷竭即是在国际范围内的穷竭,从而得出权利穷竭具有普遍性的结论。[2]

持“权利穷竭”具有普遍性或国际性观点的学者认为,商标平行进口是合法的,不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

(二)权利穷竭地域性理论

按照中国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东、西方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均起源于封建社会,其雏形是封建社会的君主或地方官员通过特别榜文和敕令等形式授予的一种特权,这种特权当然只能在授予特权的君主或官员的管辖地域范围内有效。[3]这也就是知识产权地域性特点的来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知识产权在各国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空前提高,知识产权的形式也从原先偶然性的特权演变为法定的民事权利。尽管如此,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却保留下来,并成为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中人们经常争论的话题之一。

持“权利穷竭地域性”理论的学者对“商标权利国际穷竭”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权利穷竭的范围与该权利的效力范围是一致的。在权利不存在的地方,权利穷竭也无从谈起。[4]这些学者反对平行进口,认为“商标平行进口不侵权”的结论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因为它把世界看作一个单一的市场,变相扩大了商标权的法律效力。

(三)对于两种理论的评述

“权利穷竭普遍性”理论与“权利穷竭地域性”理论针锋相对,是支持和反对商标商品平行进口的两大理论武器。逻辑上,这两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理由。分歧在于,前者认为,权利穷竭是指权利不存在,后者认为权利穷竭是指权利的消失,前者是一种静态的视角,着眼于权利的存量,而后者是一种动态的视角,着眼于权利的流量。存量在一般情况下当然不等于流量,彼此讨论的不是同一概念,结论的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这两种理论在解决平行进口问题时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他们不应拘泥于这两种理论,而应用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工具的对平行进口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

法律分析在商标平行进口的讨论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平行进口最为重要,如果在理论上解决它们的合法性问题,其他形式的商标平行进口亦可迎刃而解。

(一)商标平行进口的两种基本类型

商标平行进口的xxx种基本类型是商标所有人同时在甲、乙两国取得商标专有权,并通过有控制关系的企业(如子公司或分公司)分别在两国进行生产、销售。假设甲国的该商品的价格高于乙国的价格,则第三人可能在乙国购得该商标商品后,将该商品进口到甲国,以此构成平行进口。商标平行进口的第二种基本类型是商标所有人同时在甲、乙两国取得商标权,而在甲、乙国分别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是互相没有控制关系的厂商,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商标所有人将商标以独占许可证的方式授权甲、乙国的不同厂商进行生产和销售。假设由于各种原因,商标商品在甲国的价格高于乙国的价格,那么乙国的该商标商品有可能进口到甲国,从而冲击甲国厂商在国内的市场。

对于以上两种平行进口的基本形式,“权利普遍穷竭”论和“权利地域穷竭”论将得出相反的结论,即前者认为两种平行进口都应允许,而后者则将认为两种平行进口都就应被禁止。逻辑上,无论何种观点的持有者都不会认为法律对其中之一的平行进口与另一形式的平行进口的态度应该不同。但是,将下面用经济学理论论证,法律对这两种平行进口的态度应当有所不同。

(二)对xxx类型平行进口的分析

市场结构分析是企业行为分析的出发点和基础,处于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企业,其行为是不同的。市场结构表明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一般包括该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多少、进入限制的程度和产品差别。经济学中所说的产品差别不是不同产品的差别,而是同一种产品的质量、牌号、服务等方面的差别。[5]商标作为将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具有认知功能、品质保证功能和广告功能。[6]从经济学角度,商标的上述功能亦可认为是要造成某商标商品与其他商品的差别。每种有差别的产品都以自己的某些特色吸引消费者,从而有特色的产品就在喜爱这一特色的消费者中形成了垄断地位,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可以影响自己产品的价格,获得垄断利润。[7]

商标权是法律赋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进行支配的权利,是排他性的产品区别权利,就其实质而言,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一种垄断权。经济学理论证明垄断者凭籍其垄断地位可以获得经济租金(rent).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生产者的经济利润为零,经济租金全为消费者占有,或者说,经济租金全部表现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总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对于消费者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从xxx单位到最后一单位,他所支付的是相同的价格,即该种物品最后一单
位的价值,但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对于消费者而言,前面的各单位都要比最后的一单位具有更高的价值,这样消费者从前面的每一单位中享受到了效用剩余。[8]在完全垄断的市场中,生产者可以用各种方法,榨取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即垄断者对同一物品向某些消费者收取的价格高于另一些消费者,是榨取消费者剩余的重要手段。价格歧视下消费者不能以同一价格购买所有消费品,从而造成消费者剩余的减少。[9]这对国内贸易或国际贸易同样适用。

根据制度经济学原理,经济组织的作用是聚合生产资源以追求共同的目标,这些资源要在某种层级秩序中受到命令机制的协调。如果仅仅将资源归集在一起,但财产所有者却保留完全独立的处置权,不服从任何指令,则不构成一个组织。[10]在xxx类型平行进口中,由于存在资本控制关系,追求垄断利润的命令机制可以在位于不同国家的机构间进行协调,因此可以将甲、乙国企业视为同一生产商(同一组织),这样,该经济组织在一批商品向国外出口时已经得到了利润。如果不允许这类平行进口,等于鼓励生产商在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之间进行价格歧视,榨取进口国消费者剩余。因此,为了保障消费者福利,法律应当允许该类型平行进口。

(三)对第二类型平行进口的分析

第二类型平行进口与xxx类型平行进口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在法律上商标的所有权人是同一个,但实际上对商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互不关联的独占许可人进行的,独占许可人在向商标所有权人支付了商标使用费后,希望利用商标的排他性使用权获取利益,如果他不能阻止来自其他国家的相同商标商品的进口,他很可能就无利可图,甚至将亏损。厂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在这种产权约束下,将会减少商标的许可证的交易,不利于国际贸易的进行与国内市场的繁荣。

反对这种平行进口的另一个理由是“外部性”。“外部性”是某种经济交易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这种成本或利益落在第三方承担而交易者并没有考虑到。甲国的被许可人可能为商标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和宣传,建立了完善了售后服务体系,从而建立起该商标在甲国的商誉。如果允许平行进口,等于允许乙国的被许可人和平行进口商免费利用甲国被许可人付出巨大成本而创造的商誉,这种“搭便车”行为造成市场失灵。根据经济学理论可知,在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情况下,产品的供给就会超过有经济效率时的供给,从而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在xxx类型平行进口中,由于位于不同国家的企业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组织,不存在外部性问题,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因而是具有效率的。

结论

商标平行进口法律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他们的结论是:xxx类型的平行进口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又不具有外部性,是具有效率的,法律应当允许;第二类型平行进口虽然可能增加消费者剩余,但由于具有外部性而没有效率,法律不应当允许。其他形式的平行进口可以通过与这两种基本类型的行相比较而判断其合法性。如果位于不同国家的厂商的资本相关性等于或强于xxx类型,则这些厂商应当视为同一组织,此时应当允许平行进口。如果位于不同国家的厂商的资本无关性等于或强于第二类型,则应当禁止平行进口。[1]


商标平行进口法律

相关推荐

商标公告

目录 ▪ 商标公告 ▪ 商标公告时间 ▪ 主要内容种类  商标公告《商标公告》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编辑出版的,代表国家发行的定期法定刊物,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商标注册、变更、转让、许可、撤销等内容向社会公布的专业性公告,是有关商标注册和商标专用权益的公开行政通知,是商标工作中的一个法定程序。商标公告的主要作用是:刊登《商标法》规... (继续浏览)

商标争议

目录 ▪ 什么是商标争议 ▪ 商标争议的类型 ▪ 商标争议的申请条件 ▪ 商标争议申请需要提交的材料 ▪ 商标争议的评审程序 ▪ 商标争议的裁定 ▪ 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申请书的基本格式 ▪ 本条目相关资讯 ▪ 本条目在以下条目中被提及 ▪ 关键字商标争议(Trademark Dispute) 什么是商标争议商标争议是指对已经注册的商标争议,... (继续浏览)

商标侵权

目录 ▪ 构成要件 ▪ 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1、必须有违法行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等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3、违法行为人... (继续浏览)

立体商标

目录 1 立体商标定义 2 起源和发展 3 分类 4 立体商标注册保护的原则 ▪ 立体商标注册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 合法性原则 ▪ 显著性原则 ▪ 立体商标注册保护的特殊原则 ▪ 商品自身性质产生的外型不能注册 ▪ 商品功能所决定的外形不能注册 ▪ 技术功能 ▪ 美学功能 5 审查方法立体商标定义立体商标(Three-Dlmension Mark),又叫三维... (继续浏览)

商标强制注册制度

什么是商标强制注册制度  商标强制注册制度又称为商标全面注册制度,是指使用的商标必须注册,未经注册的商标不得使用。我国商标强制注册制度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通过商标监督商品质量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实际上它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虽然对大部分商品采用自愿注册原则,但对少部分商品仍实行商标强制注册制度。商标强制注册便于行政管理,但商... (继续浏览)

颜色组合商标

概念颜色组合商标相对于立体商标,颜色组合商标就简单多了,只要回答了什么是颜色组合商标,颜色组合与指定颜色商标有什么不同,那些颜色组合可以成为商标,颜色组合商标如何申请注册这几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对颜色纵使商标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了。颜色组合商标的概念 颜色组合商标是指由两种以上的颜色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组合成的商标。1.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颜色组合... (继续浏览)

制造商标

目录 ▪ 定义特点 ▪ 应用意义定义特点 制造商标制造商标(Manufacture Mark) ,又称工业商标或者生产商标,是指商品生产者在自己生产制造的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标。制造商标是产品的生产、加工或制造者为了将自己与其他生产者区别开而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标记。[1]此种商标通常同生产企业的名称部分相同,用以突出企业的名称或字号,给消费者留下深刻... (继续浏览)

销售商标

目录 ▪ 简介 ▪ 特点 ▪ 功能与作用简介销售商标(Commerce Mark) ,又称商业商标或者推销商标,指商品销售者为了保证自己所销商品的质量而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标记。[1] 特点销售商标销售商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销售商标的使用者并不生产商品,而是将采购来的商品用上自己的商标,或采取定牌委托生产企业加工。然后,用销售商的商标统一出口或销售... (继续浏览)

三联商标纠纷案

案件概述三联商标2008年2月,国美电器通过山东龙脊岛建设有限公司以5.4亿多元拍得三联集团持有三联商社的2700万股股票,取代三联集团成为三联商社xxx大股东。此后,双方围绕“三联”品牌之争就一直不断。 国美电器认为,取得三联商社控制权后就完全可以继续使用“三联”商标,并在竞拍成功后在三联商社门店周边连开多家连锁店。2009年9月,又有部分*ST三联小股东... (继续浏览)

平面商标

目录 1 平面商标介绍 2 平面商标特征 3 平面商标应用平面商标介绍平面商标是一种的最基本的商标形态,包括文字、图形或文字和图形的组合。文字做商标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中国文字也可以是外国文字。文字商标可臆造词汇,如“柯达”、 “施乐”、“尼康”,也选用由普通词汇,如“苹果”、“绿叶”等。从这一点上说,文字商标分为臆造商标、暗示商标、描述性商标。文字中的姓氏、... (继续浏览)

乔丹商标案

目录 ▪ 事件背景 ▪ 事件经过 ▪ 处理结果 ▪ 乔丹体育 ▪ 美国乔丹 ▪ 案件一审 ▪ 案件二审 ▪ 公开宣判 ▪ 社会评价 ▪ 社会影响 ▪ 保护形象权 ▪ 赔偿的额度 ▪ 品牌之争 ▪ 国际大牌 ▪ 背后利益 ▪ 民族品牌事件背景 乔丹体育晋江是中国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这里很多企业为运动品牌代工。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 (继续浏览)

商标创意

简介是指根据企业的商标战略,选择能够体现行为特点和企业精神,具有独创性的商标构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为了更改其“埃索”石油商品商标,竟组成了一个由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商品学家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最后从一万多个候选的商标设计方案中确定“埃克森(EXXON)”商标。前后历时六年,耗资1.22亿美元。又如中... (继续浏览)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

特征特征(一)在行为主体方面。假冒商标行为主体包括两类:一类是与商标权人生产、制造同类商品的生产者;另一类则是销售该类商品的销售者。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主体只有一类,即与被反向假冒人生产、制造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不包括该类商品的销售者在内。销售者购进他人生产的商品,用自己的销售商标替换他人商标再将商品投入流通的行为不属这里讨论的反向假冒商标行为。如果该销售商用第三... (继续浏览)

防御商标

目录 ▪ 什么是防御商标 1 防御商标意义 2 保护措施 3 商标注册问题 4 防御商标作用什么是防御商标防御商标(Defensive Mark),是指商标注册人为了防止他人将其注册商标使用在其他类别的商品或者服务上而将该商标在其他不同类别的商品或者服务上注册而形成的商标。由于这种商标具有防御作用,故称为防御商标。按照国际惯例,防御商标一般较难注册;但一经注... (继续浏览)

商标与城市经济

《商标与城市经济》(中、英文)2003年10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际商标协会在上海联合举办了“商标与城市经济国际研讨会”, 16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首席执行官出席会议,就“商标与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商标与城市GDP”、“商标与城市形象”和“商标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议题作了专题演讲。 ... (继续浏览)

商标异议

目录 ▪ 定义 ▪ 商标异议 ▪ 异议答辩 ▪ 重要性 ▪ 重要程序 ▪ 实质审查 ▪ 透明度 ▪ 合法权益 ▪ 负面作用 ▪ 异议手续 ▪ 处理程序 ▪ 流程 ▪  申请书件 ▪ 裁定结果 ▪ 申请补正 ▪ 不予受理 ▪ 注意事项 ▪ 异议规费 ▪ 争议程序 ▪ 重要作用定义   商标异议是《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的,对初步审定商标公开征求... (继续浏览)

服装商标

目录 ▪ 概念 ▪ 产生: ▪ 分类: ▪ 特征: ▪ 服装商标的作用:概念生产企业应将其商标向政府主管机构(商标局)申请注册后,在法定期限内享有该商标的专用权。其它产销者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不得使用和假冒,违者应追究法律责任。商标权只在商标注册的国家或地区受该因法律的保护,而且只有在法律保护期限内有效,保护期一般为10-15年。我国商标法规定为10年。 ... (继续浏览)

农业商标

概述农业商标是农副产品相关的各类注册商标,它不是法律用语,是农副产品相关的各类注册商标的俗称。 功能与作用农业商标在中国是个新鲜事物,使用和注册农业商标,可以提高拥有农业商标的农副产品著名度,扩大市场销售量,增加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及农业生产者使用商标和商标注册的热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注册商标都有市场吸引力,市场需要的是知名品牌。随着... (继续浏览)

商标异议制度

目录 ▪ 异议书送达 ▪ 明确请求 ▪ 声明与提交 ▪ 成立制度 ▪ 起算时间 ▪ 溯及力及救济 ▪ 评审申请时限 ▪ 司法救济 ▪ 回避制度异议书送达《商标法》条例第16条规定了共同申请人的代表人的指定和法律推定方式。条例第22条规定,“异议人应当向商标局提交商标异议书一式两份。”商标异议书副本只有一份。据此可以推定,当被异议人为共有人时,商标异议书送达给... (继续浏览)

中国商标报告

概述中国商标报告(2005年第1卷·总第5卷)作者:曹中强,黄晖 主编出版社:中信出版社ISBN:7508605292印次:1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1-1 字数:412000版次:1定价:50元内容提要:    本卷主要收录的是商标领域2004年下半年发生的法规、案例和文章... (继续浏览)